1. 网站首页
  2. 合作
  3. 清算机构
  4. 内容详情

中国银联

2025-08-04 5078
中国银联

中国银联:金融支付清算领域的中流砥柱

2002年3月, 经国务院同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在合并18家银行卡信息交换中心的基础上,由中国印钞造币总公司、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和交通银行等85家机构共同出资成立中国银联股份有限公司,总部设在上海,注册资本99.6亿元。
截至2024年, 中国银联共设有36家分公司,银联国际、上海联银创投等全资子公司以及银联商务、银联数据、北京银联金卡科技有限公司、中金金融认证中心等控股子公司。银联受理网络已延伸至全球183个国家和地区,境内外成员机构超过2600家。
中国银联成立以来, 在中国人民银行的领导下,联合产业各方,圆满完成了“联网通用”的历史使命,成功创建了“银联”自主品牌,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改善民生、提升金融服务水平、促进我国现代化支付体系建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银联在国际国内形成了较强的品牌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已成为世界三大银行卡品牌之一,也是国际影响力最大的国内品牌之一。
近年来, 中国银联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不断深化改革,加快创新发展,建立了包括银行卡、移动支付、线上支付及各类创新支付工具在内的多层次、多元化产品体系。不断优化境内外受理网络,积极推动移动支付便民工程实施,加快推进国际化进程,着力提升中国银行卡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一、成立背景与发展历程
21 世纪初,为加快推进 “金卡工程” 建设和银行联网通用,改变当时我国银行卡产业分散、各自为政的局面,中国银联应运而生。其以建立和运营全国统一的银行卡跨行信息交换网络,制定统一的业务规范和技术标准,推动银行卡业务的联合发展为主要职责。同时,提供共享的银行卡基础设施,推动电子支付技术和相关服务的创新,改善银行卡使用环境,促进中国银行卡产业的发展。
2003 年 8 月 27 日,南京商业银行发行了中国内地第一张使用中国银联国际 BIN 号 ——“6” 字开头的银行信用卡,银联标准卡正式问世。这一标志性事件,为我国银行卡产业的规范化发展奠定了基础。此后,银联不断拓展业务范围,积极推进国际化进程。2005 年 7 月 11 日,与英国通济隆公司签署境外预付卡发卡合作协议,首次实现在海外发行银联标准预付卡。到 2009 年 3 月,中国银联新疆分公司正式成立,至此,银联在全国设立的分支机构达 37 家,基本完成全国分支机构的战略布局 。
在国际化方面,银联积极展开国际受理网络建设。2002 年 6 月,相继成为万事达国际组织会员和 VISA 国际组织主会员。2004 年 1 月 18 日,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银联正式在香港开展内地银联人民币卡的 POS 消费和 ATM 服务,迈出了国际化的第一步。2012 年 11 月 30 日,银联在上海宣布成立银联国际有限责任公司,专门负责运营国际业务。截至 2022 年,银联网络已覆盖中国城乡以及亚洲、欧洲、美洲、大洋洲、非洲等 181 个国家和地区,全球发卡国家达 77 个,持卡人超过 10 亿人 。
近年来,面对日益多样化的支付需求和快速发展的金融科技,银联积极创新。2017 年 12 月 11 日,与商业银行、支付机构等合作发布了银行业统一 APP “云闪付”,为用户提供了一个移动支付统一入口平台,涵盖跨行银行卡管理、周边优惠及卡权益查询、公共缴费等丰富功能 。
二、业务范围
(一)银行卡清算服务
作为银行卡清算机构,中国银联构建了庞大的银行卡跨行信息交换网络,连接了众多发卡机构和收单机构。当消费者使用银联卡进行交易时,银联负责在发卡行和收单行之间转接交易信息,并完成资金清算。例如,消费者在商场使用某银行发行的银联卡刷卡消费,交易信息会通过银联网络传输到发卡行进行验证和授权,发卡行确认无误后,银联再将清算指令传达给收单行,完成资金的转移 。
(二)支付产品创新与推广
  1. 银联标准卡:经中国银联分配和管理发卡行识别码(BIN),按照银联制定的业务规则和技术标准发行,卡面带有 “银联” 标识。大部分银联标准卡以 “62” 字头卡 BIN 开头,其发行促进了银行卡的规范化和通用性 。

  1. 移动支付产品

  • 云闪付 APP:集多种支付功能于一体,用户可通过该 APP 绑定和管理各类银行账户,享受便捷的移动支付服务,如线上线下支付、转账、公共缴费等。同时,云闪付还整合了丰富的优惠权益,吸引了大量用户 。

  • 银联手机闪付:包括银联手机 pay、HCE 及可穿戴设备等支付产品,支持移动端设备的线下非接触支付和远程在线支付,可在超市、便利店、停车场、地铁闸机等多种场景完成付款 。

  • 银联二维码:基于二维码交互的支付产品,操作简便、门槛低。支持消费、转账及提现等功能,机构合作接入成本低,无论是发卡机构还是收单机构,都能较为便捷地接入并开展业务 。

(三)跨境支付服务
随着我国居民境外商务、旅游、学习等活动的日益频繁,银联积极拓展跨境支付业务。通过在境外布局受理网络,银联卡已在众多国家和地区实现受理。消费者在境外使用银联卡消费或取现,银联会按照交易当日国内银行公布的对当地货币的人民币卖出价将交易金额转换成人民币,发卡行按此人民币金额在持卡人账户扣款,为消费者提供了便捷且成本相对较低的跨境支付解决方案 。此外,银联还通过创新 “网络互联互通” 跨境合作模式,在亚太区域内与多国本地支付网络达成网络互联互通合作,提升了银联二维码在环亚太地区的受理规模和用户覆盖 。
(四)行业合作与标准制定
中国银联积极与商业银行、非银行支付机构、商户等各类市场主体展开合作,共同推动支付行业的发展。同时,在行业标准制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参与制定了一系列银行卡业务规范和技术标准,促进了整个支付行业的规范化和标准化,保障了支付交易的安全、高效进行 。
三、技术优势
(一)大数据平台技术
中国银联打造的大数据平台具备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在面对金融大数据数据量庞大、安全要求严格、价值丰富等特点时,该平台通过各集群差异化运行任务,相互补位、分时复用,可日均处理 100TB+数据量、1500+任务数,达到金融行业领先水平。同时,异构平台、分层防护体系进一步强化了金融数据安全,确保数字产业化合规、有序推进。统一的标准化应用使银联能够打破不同计算引擎对上层应用的差异化要求,实现能力外输,加强产业协同,挖掘金融大数据的丰富价值 。
(二)隐私计算与量子技术应用研究
银联发力 “隐私计算”,实现 “数据可用不可见、原始数据不出域”,加速全行业数据要素流通与价值实现。同时,开展 “量子技术应用及风险防控研究”,在筑牢金融行业安全防线的同时,助力解决海量金融数据下复杂模型瓶颈问题,提升数智化能力,为支付业务的创新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 。
(三)银联云服务
银联云是中国银联打造的具备全栈云计算能力的行业生态云,具有 “稳定可靠、自主可控、金融级安全、智能开放” 四大服务特色。它不仅支撑中国银联自有业务的云化升级,还面向产业各方提供高安全、高可用、高性能、高可管理的金融级云服务,目前已服务超 400 家客户,涵盖商业银行、非银行支付机构、商户和行业服务商等,有力地推动了银联及产业各方的数字化转型 。
四、企业架构
(一)管理层
中国银联的管理层汇聚了一批金融领域的专业人才,他们凭借丰富的经验和卓越的领导能力,引领银联在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中前行。现任党委书记、董事长邵伏军,党委副书记、总裁蔡剑波等,为公司的战略决策和日常运营提供了有力保障,确保银联始终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
(二)分公司与子公司
  1. 分公司:在中国国内,银联设有 36 家分公司,基本覆盖全国各个地区。这些分公司在当地积极拓展业务,加强与地方金融机构和商户的合作,推动银联支付业务在各地的普及和应用 。

  1. 子公司:银联拥有 50 家境外分支机构,以及银联国际、上海联银创投等全资子公司,银联商务、银联数据等控股子公司。银联国际负责运营国际业务,推动银联在全球范围内的发展;银联商务专注于为商户提供综合支付和信息服务;银联数据则在数据处理和分析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

(三)股权结构
中国银联由八十多家中国大陆的金融机构共同发起设立,注册资本 16.5 亿元人民币。这种多元化的股权结构,使得银联能够整合各方资源,充分发挥各股东在金融领域的优势,汇聚行业力量,共同推动银联的发展 。
五、社会责任
(一)推动普惠金融发展
  1. 拓展支付服务覆盖范围:银联积极推动支付服务向农村、偏远地区延伸,通过与农村金融机构合作,在这些地区布放银联受理终端,让更多居民能够享受到便捷的支付服务。例如,在一些农村地区,农民可以通过银联移动支付购买农资、缴纳水电费等,极大地提高了生活便利性 。

  1. 助力小微企业发展:为小微企业提供多样化的支付解决方案,降低其支付成本。同时,通过云闪付等平台为小微企业提供营销推广渠道,帮助小微企业拓展业务,促进小微企业的发展 。

(二)提升支付安全保障
  1. 加强风险防控体系建设: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建立了完善的风险监测和防控体系。对支付交易进行实时监控,及时发现和预警潜在的风险,如欺诈交易、盗刷风险等。通过与银行、商户等合作,共同防范支付风险,保障用户的资金安全 。

  1. 开展支付安全宣传教育:通过线上线下多种渠道,向公众普及支付安全知识,提高公众的风险防范意识。例如,在学校、社区开展支付安全讲座,在官方网站、社交媒体平台发布安全提示和案例分析等,帮助公众了解支付安全风险,掌握防范技巧 。

(三)支持国家战略实施
  1. 服务 “一带一路” 建设:积极响应国家 “一带一路” 倡议,在沿线国家和地区拓展银联卡受理网络,推动跨境支付便利化。目前,“一带一路” 共建国家和地区中已有 133 个支持银联卡支付或取现,74 个国家和地区支持银联移动支付,沿线区域内累计发行了超 1.7 亿张银联卡,占银联卡境外发行规模的 80% 以上 。银联还通过支付标准合作、支付基础设施共建,支持沿线国家银行卡产业发展,如老挝银行卡转接网络以银联标准建成,银联芯片卡标准成为亚洲支付联盟统一的跨境芯片卡标准 。

  1. 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在粤港澳大湾区等区域,银联通过创新支付产品和服务,推动区域内金融支付的 “软联通”。例如,推出港澳版云闪付 APP,为港澳居民提供内地二维码支付服务,并带动港澳本地近 20 家机构基于自身 APP 开展银联移动支付业务,促进了大湾区内人员、资金等要素的便捷流动 。

六、与网联的比较与协同
(一)比较
  1. 业务侧重点

  • 中国银联:在银行卡清算领域历史悠久,业务涵盖境内外银行卡支付清算,跨境支付业务优势明显。其银联标准卡体系和丰富的银行卡相关产品,在传统银行卡支付市场占据重要地位 。

  • 网联清算有限公司:主要聚焦于非银行支付机构发起的涉及银行账户的网络支付业务,旨在规范第三方支付机构的支付清算行为,加强对网络支付业务的监管 。

  1. 成立背景与使命

  • 中国银联:成立于我国银行卡产业发展初期,旨在建立全国统一的银行卡跨行信息交换网络,推动银行卡联网通用,促进银行卡产业发展 。

  • 网联清算有限公司:是在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第三方支付机构直连银行模式暴露出诸多风险隐患的背景下成立的,其使命是整治互联网金融风险,规范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 。

(二)协同
  1. 共同维护支付清算市场秩序:中国银联和网联清算有限公司都在各自的业务范围内,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监管要求,通过完善的业务规则和技术标准,保障支付清算交易的安全、有序进行,共同维护支付清算市场的稳定秩序 。

  1. 推动支付行业创新发展:双方在金融科技应用、支付产品创新等方面积极探索,相互借鉴经验。例如,在移动支付领域,银联的云闪付和网联在第三方支付机构移动支付业务中的转接清算服务,都在不断优化用户体验,推动移动支付行业的创新发展 。

  1. 促进支付服务的互联互通:在支付服务的互联互通方面,银联和网联都在积极推动不同支付机构、银行之间的系统对接和业务合作。例如,在条码支付互联互通工作中,双方都发挥了积极作用,使得用户能够更加便捷地在不同支付场景中使用多样化的支付方式 。

七、未来展望
展望未来,中国银联将继续在金融支付清算领域发挥重要作用,不断创新发展,为行业和社会创造更大价值。
(一)持续创新支付产品与服务
随着消费者支付需求的不断变化和金融科技的快速发展,银联将加大创新力度。进一步优化云闪付 APP 等移动支付产品的功能,提升用户体验;探索更多基于新兴技术的支付应用场景,如在物联网、人工智能等领域的融合应用,为用户提供更加个性化、智能化的支付解决方案 。
(二)深化国际化布局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银联将继续深耕国际市场。进一步拓展银联卡的境外受理网络,提升在国际支付市场的份额和影响力。加强与境外本地支付机构、金融机构的合作,通过本地化策略,推出更符合当地市场需求的支付产品和服务,更好地服务我国居民出境消费和企业跨境业务发展 。
(三)加强金融科技应用与研发
持续加大在金融科技领域的投入,深入研究和应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量子计算等前沿技术。利用大数据分析用户行为和市场趋势,为精准营销和风险管理提供支持;借助人工智能提升客户服务质量和风险防控水平;通过区块链技术提高支付交易的透明度和安全性 。
(四)助力行业规范与健康发展
作为行业的重要参与者,银联将积极配合监管部门,推动支付行业的规范发展。加强与其他支付机构、银行等的合作与交流,共同制定行业标准和规范,提升行业整体的服务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同时,通过自身的发展实践,为行业树立标杆,引领支付行业朝着更加健康、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
在线客服
在线客服